根據國家通用定義,第三方物流是指為公司提供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務的外部供應商。2006年以后,部分省份的藥監部門就以“代儲”、“代運”的名義為第三方藥品物流打開了大門。2016年2月3日,國務院印發的《關于第二批取消152項中央指定地方實施行政審批事項的決定》,取消從事第三方藥品物流業務審批。這意味著,只要符合藥品儲運的要求,快遞公司都有機會成為全國1.3萬家醫藥商業公司的配送商。
而近年醫藥電商發展迅猛,物流需求巨大,醫藥企業考慮到自建物流的投入及實際運營成本偏高。通過第三方醫藥物流,不僅節省了藥品經營企業的配送成本,擴大配送范圍,對于醫藥電商來說也是大利好,增加了B2C網上藥店選擇物流企業的范圍,利于醫藥物流拓展市場規模。
按照兩票制的規定,藥品從藥廠到一級經銷商,經銷商再把藥品賣到醫院,其最理想的運輸方式就是只跟一個配送商打交道,同時保證配送準確與及時,第三方物流再合適不過了。
政策的利好,加上醫藥流通市場廣闊前景的誘惑,使得眾多企業扎堆投入布局醫藥流通。第三方快遞公司進入醫藥物流領域則是大勢所趨,據統計,我國現有藥品批發企業1.35萬家,這些企業95%以上是中小型醫藥企業,它們建立完善的物流服務體系難度太大,第三方物流在這方面優勢明顯。
目前,順豐、郵政與UPS等巨頭已進入醫藥物流市場。早在2014年3月,順豐便單獨成立了醫藥物流事業部,兩年后正式成立“冷運事業部”;九州通在武漢建設全球最大的單體醫藥物流中心;郵政在寧夏、安徽等省市已開始醫藥物流配送項目;UPS在上海、杭州等地設立了醫療保健倉儲中心等。
國內醫藥物流主要有三種形式
一是醫藥流通企業自建物流;
二是以物流公司為主的第三方物流;
三是有牌照的第三方醫藥物流。
相比之下,順豐、郵政等無論是運輸速度、營業網點還是物流處理能力,比很多藥商和第三方醫藥物流要強,冷鏈方面更是如此。
據了解,順豐的營業網點將近8000余家,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除了陸路運輸外還有專機運輸,順豐冷運在華東、華南和華西等地區建立了符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標準倉庫,倉儲面積超3.5萬平方米。而配送能力同樣優秀的九州通,在大部分區域中心城市和省會城市建有28家大型醫藥物流中心,49家地區配送中心,上游供貨商7000多家,下游客戶8萬多家。
顯然,順豐略勝一籌,特別是其布局的力度不斷加強,也就不難解釋為什么會盛傳醫藥物流將迎來變局了。事實真的如此嗎?
順豐、郵政等攜政策之風而來,且勁道十足。但杭州九洲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副總裁徐鵬認為這對醫藥物流市場的沖擊是有限的。
在他看來,新版《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對藥品運輸都有明確要求,如冷鏈、藥品與非藥品不能混放、中轉倉庫的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藥品特性、特殊管理藥品的運輸風險、藥師的要求、物流軟件的要求等等。盡管取消審批,但要運輸藥品或代儲還是要經過《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驗收或認證。
從這點來說,順豐、郵政等新加入企業的投入會很大,能否滿足法規和客戶要求還有待觀察。“畢竟屬于跨行業,前期建設還是很艱難的。比如浙江郵政的一處倉儲,第一次驗收就沒有合格,而且成本上升,效率下降,能否盈利也是未知數。就現階段而言,基本是形式大于實際。”徐鵬表示。
廣州市清平醫藥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申屠基達同樣認為,順豐的上市對于醫藥物流領域而言,不會造成沖擊,也不會造成壓力。
他告訴記者,他們與順豐在冷鏈上已長期合作,畢竟在目前的情況下,能擁有完整冷鏈配送條件的企業并不多,順豐上市將進一步優化這環節,為醫藥物流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且,順豐與傳統醫藥物流企業所關注的領域不同,雖然它在醫藥物流領域有所布局,但只是剛剛起步,規模并不大,不足以影響傳統醫藥物流企業的業務。
據了解,在縣域醫藥市場,除江浙滬、廣東、京津等區域,順豐雖在縣域布局網絡,但下沉到中心鎮這個級別,順豐的觸角還無法深入。縣域醫藥市場之所以不溫不火,原因在于網點分散,點與點之間的距離遠,單位藥品配送成本高,單點貨量較小。以致縣級醫藥商業比較強勢,縣域醫藥市場規模難以擴大。
在行業總體收入水平不高的情況下,拒絕順豐而選擇其他價格更低廉的快遞,是縣級以下城市物流的現實狀態。可見,類似順豐這種服務比較全面、收費比較貴的物流企業在縣級以下城市的渠道拓展遠未見效,主要是消費需求偏弱、單次收費偏高。當然,隨著上市,在強大資金鏈的支撐下,這個難題遲早會被攻破。
業內人士坦言,順豐上市資金會更加充裕,但不可能像以前那樣老板一個人話事,要照顧投資者的利益,包括創新模式,擴大規模,提高盈利,開展醫藥物流無疑是個很好的概念。
去年底,順豐旗下的成都順意豐醫藥有限公司與賽諾菲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成都啟動賽諾菲的中國第三家、西南首家醫藥物流中心項目。據賽諾菲中國供應鏈負責人表示,他們是在對順豐長達10個月的審計考察中,發現其在整體倉儲、運輸、配送能力都能符合賽諾菲國際化的考核體制要求,基于對順豐實力的認可,賽諾菲最終選定順豐作為在華醫藥物流供應商。
可見順豐實力多強勁,加之上市的威力影響,一度引發了業內恐慌。不過,徐鵬認為,這并不足以導致市場發生劇變,但流通企業自建的配送商生存可能會更艱難。隨著醫改的深入,藥品流通企業集約化發展,藥品配送利潤空間會進一步被壓縮,未來流通企業自建的醫藥物流發展也會更加困難。就連一些區域內的中、大型醫藥流通企業做強做大的難度系數也會很高。
事實上,早幾年政府就扶持第三方醫藥物流和大型醫藥流通企業發展,但也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第三方醫藥物流配送市場。
也有人認為,順豐進軍醫藥物流對藥品流通領域倒是一件好事,因為全國藥品批發企業數量太多,規模太小,順豐的進入有利加快行業整合。從競爭層面來說,其主要競爭對手是九州通,而非小型配送中小企業。
據徐鵬分析,九州通等第三方有牌照的醫藥物流,行業經驗較豐富,且藥師、軟件、倉儲、牌照等都是現成的,所以不需要大的投入。像順豐等第三方物流在全國配送上有優勢,目前以生產企業的物流業務居多,優勢難以發揮。對醫藥生產企業來講,做全國配送一般要有一定的量,但現在顯然不足。
而九州通,為降低成本,區域市場的品規需求是各地分公司自主進貨為主,全國調撥為輔,而且醫藥流通企業大多是區域性配送為主,要求全國配送的很少。從藥品下游配送來講,則具有點多、量少、頻次多,配送時限要求高,客戶服務要求高等特點,第三方醫藥物流從投入產出上來說顯然不劃算。
可見,傳統醫藥物流企業還是有市場的,特別在區域的配送上。而據申屠基達觀察,順豐未來的布局重點在干線配送上,其更多是為做直營銷售的外企工業服務,并不會深入到醫藥物流的所有細小環節,這也為傳統醫藥物流提供了充足的生存空間。
不過,順豐等上市公司由于資金雄厚,效益好,可以長時間抵抗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帶來的困難,對原來有牌照的第三方醫藥物流仍會產生強有力的沖擊。
而且,在兩票制推行及嚴管醫藥流通的環境下,大企業不斷整合市場,收購兼并中小企業,還是大勢所趨,但對于中小醫藥配送企業而言,如何尋找發展出路,的確值得思考。
而順豐的上市,對醫藥物流影響究竟如何,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