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流通供給側改革創新及其他
日期:2017/7/1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剛剛結束的“2017年年會”上,如何實現藥品流通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創新,成為與會者關心的焦點。
藥品流通行業的創新,至少包含五個方面:一是全局創新,站在全局的高度進行科學的頂層設計;二是技術創新。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積極推動藥品流通+互聯網,建設社會化物流協作體系,進一步強化藥品流通企業的市場、信息和金融功能,促進行業轉型升級;三是管理創新。全力推進醫藥供應鏈精細化管理,改變傳統醫藥供應鏈流通環節多、周轉慢、效率低、成本高的問題;四是制度創新。著力打造法治化經營環境,加強市場監管,規范行業經營秩序;五是文化創新。文化是一個行業、一個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靈魂,創新行業、企業文化宣傳的內容和形式,讓文化引領發。創新藥品流通行業的人本文化,激發企業與廣大員工的創造力。
藥品流通聯接醫藥生產和終端使用,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中面臨艱巨的任務。無論是醫藥供給側還是需求側都離不開流通,醫藥流通水平直接影響著供給和需求雙方。但目前,醫藥流通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領域還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必須通過“創新”改變體制相對保守、流通秩序混亂、條塊分割嚴重、物流標準難統一、物流技術難推廣、空載以及迂回運輸導致資源浪費等諸多現實問題;是時候憑借“創新”在全社會的高度合理配置資源、深入社會化協作、建設現代化的醫藥流通體系,順應不斷推進醫改形勢。
今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加上先前出臺的《關于在公立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進一步推向了深入,同時也為藥品流通企業的轉型升級指明了創新路徑:鼓勵中小型藥品流通企業做精做專,向專業化、特色化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層次健康需求;推動互聯網+藥品流通,實現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藥品流通領域廣泛應用。這意味著,隨著改革推進,將逐漸為藥品流通企業與醫療機構、醫保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和聯動,進一步推進醫藥分開提供了技術保障。
未來,按政策要求,醫療機構應按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并主動向患者提供處方。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綜合相關改革意見和互聯網技術發展,醫院處方院外購藥或成為常態,而院外購藥也將出現“患者到零售藥店購買”和“藥品流通企業設立分倉以處方為單位配送”兩種可能,無論如何都將極大利好藥品流通企業。
十三五期間,中國醫藥行業處于發展機遇期,政策驅動明顯、醫改的不斷深化、市場需求穩步增長,都為醫藥行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空間。
信息來源:中國藥品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