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流通大放開!浙江下放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權限!按病種付費將成主流!
日期:2017/7/1
以下是今天的大新聞
醫藥流通大放開
政策大破冰!醫藥流通大放開,大公司無需收購兼并,可以直接布局網點!
▍政策大放開:設庫即可成立公司
26日,河南省食藥監局網站公布《河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推動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意見》(豫食藥監藥化監〔2017〕131號)(下稱《意見》),在全國范圍內首次提出:
允許符合條件的藥批企業在省轄市區開展設立全資分公司(非法人企業)試點工作,將藥品經營行政許可與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認證兩次檢查“合二為一”,按照一次申請、合并檢查,符合要求的,同時發放《藥品經營許可證》、《藥品GSP證書》。
提高行業集中度是這一破冰性政策的目的——按照文件的表述,“推動藥品流通企業轉型升級,加快形成以大型骨干企業為主體、中小型企業為補充的城鄉藥品流通網絡,推動藥品流通產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那么,什么樣的藥企滿足條件呢?
按照《意見》,兩類企業能夠最先享受到這一紅利:
年度納稅總額在2000萬元以上(包括附加)或者年銷售額20億元以上,且三年來未受到因“掛靠、走票”及經營假藥而受到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行政處罰、未被政府部門列入誠信企業“黑榜”名單的單體法人藥品批發企業,允許在省轄市區開展設立全資分公司(非法人企業)試點工作。
強者愈強、弱者被清掃的醫藥商業兩極分化,或許比我們預想的更快到來。
浙江下放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權限,嚴打院外定向購藥
6月2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印發了2017年醫改重點任務,作為醫改試點省+醫藥一線市場,浙江的這份醫改任務亮點不少,細節考慮嚴謹,具體執行靈活周到,值得學習。
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市場化,減少政府干預
浙江2017醫改重點任務中明確:
下放價格調整權限,支持推動綜合醫改先行先試地區率先啟動“騰空間”后的調價工作。對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后公立醫院收支結構沒有優化或醫療費用明顯突破合理增幅的,采取超額醫療收入全額上繳、薪酬水平不得增長等措施。
這種把醫院收入市場化,減少政府干預的方法,比起死規范或某些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比如藥房托管)的做法,是否可以讓醫院少點心思放在藥品收入上,真正回歸醫療服務,值得期待。
按病種付費將成主流,總額控制不再分解指標
6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深化基本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7〕55號)公布,非常直觀展示了醫保支付方式改革的任務、邊界和矯正方向。
首先,55號文明確提出,建立健全醫保經辦機構與醫療機構間公開平等的談判協商機制。
健康點記者曾經在調研中發現,目前醫保談判乏力,面對公立醫療機構,醫保經辦機構幾乎無談判效果,具體的撥付方式則是按照“歷史醫保總額撥付*10%”來做增量,相對簡單,弊端多多。對民營醫療機構來說,不用說平等談判權,就連醫保資質獲得都還沒有實現平等。55號文能夠明確提到公開、公平的協商談判,無疑是為以后改進工作奠定了基礎。
55號文還計劃建立以下機制:(1)“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的激勵和風險分擔機制;(2)提高醫療機構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促進醫療機構從規模擴張向內涵式發展轉變。最后一條,也表明了未來公立醫院的生存模式將在綜合作用下被迫轉型,告別擴張模式。
其次,55號文說到了醫保支付改革的重點,那就是2017年要“全面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
這恐怕是今年最帥氣的一份文件了。未來,按病種付費將成為主流。同時,總額控制將不再分解到醫院、科室、個人。最重要的是,明確了醫保支付邊界,公共衛生、健身體育這些都不是醫保支付的范圍。
信息來源:醫藥新勢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