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中藥搭上“智能制造”快車破局國際化
日期:2017/7/6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對于現代中藥產業而言,智能制造成為大勢所趨。面向未來,中藥的國際化正在破局。
筆者日前采訪了總部位于天津的中藥制藥企業——天士力,了解現代中藥的智能制造。
在現代中藥領域,復方丹參滴丸成為全球首例完成美國FDA三期隨機、雙盲、國際多中心大規模臨床試驗的復方中藥,也是我國首個完成美國FDA三期臨床試驗的創新藥,改變了美國慢性心絞痛市場均為化學藥產品的現狀。該項試驗后,即可啟動新藥申請,并有望成為國際臨床一線用藥。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一個重要體現是智能化。依照“中國制造2025”指引,天士力實施“現代中藥智能制造”項目,以復方丹參滴丸制造技術系統為示范對象,改造提升中藥傳統制造方法,創建現代中藥國際化智能制造模式,將單機并聯、數量復制規模化的生產模式,升級為連續化生產模式,提升了車間設備設施智能化程度。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閆希軍說,中藥智能制造,首先要將神秘的中藥解釋清楚,轉變為中醫藥的數字化和標準化。其次要技術創新,實現中藥系統化的創新。還要裝備創新,研發符合中醫藥特色制造的裝備,使裝備實現標準化和自動化。
“將制造向‘智能化’轉變,使企業的生產由人工方式升級為自動化和智能化方式,才能真正邁向工業4.0時代。” 天士力控股集團董事局執行主席閆凱境表示。
創建現代中藥國際化智能制造模式,天士力構建了兩個平臺。
首先是構建數字化的農事作業平臺。這個平臺將中藥材種植與互聯網結合,實施遠程監控。根據天氣變化、監控情況,可以指導藥農什么時間去鋤草、澆水等管理。
另一個平臺是位于河北的“安國數字中藥都”。通過搭建將中藥材電子交易、第三方檢測、產品質量全程追溯“三網合一”的公共交易平臺,使全國東西南北中道地藥材實現區域協同,打造中國數字本草的價格指數、質量標準,重塑安國“天下第一藥市”的行業風向標地位。以此引領一部分糧農經過培訓,向藥農有序轉移,讓農民更多分享現代中藥產業發展的成果。
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的包容性增長日前備受關注,在閆希軍看來,包容性增長意味著走出中國市場,讓全球大眾受益于中國醫藥的成長紅利。
“站在全球和中藥產業角度看中藥,并不局限于中國區域市場和單一中藥產品。復方丹參滴丸的國際化只是一個方向,目前已經有14個產品中藥廠商,通過天士力在美國的平臺向FDA申報中藥,與天士力形成了走向全球的中藥產業航母。” 閆希軍說。
信息來源:醫藥手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