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1】昨日,國藥、上藥、華潤首輪競購康德樂中國業務結束?誰最終接盤?為何賣?
日期:2017/7/24
一石激起千層浪,康德樂要退出中國的消息傳來,行業沸騰。路透援引知情人士稱,康德樂將出售中國業務,價值或高達15億美元。更有消息稱,康德樂已經聘請Lazard擔任顧問,首輪競標大約在周五左右截止。以收購永裕醫藥切入中國分銷零售市場到現在,康德樂在中國已經苦心經營7年。對于更受關注的接盤者,有興趣的買家包括上海醫藥、華潤醫藥和國藥控股。
根據路透消息稱,美國醫藥分銷巨頭康德樂將出售旗下中國業務,而最有希望的接盤者是上藥、華潤醫藥和國藥控股。消息還稱,這筆交易可能最高作價15億美元(約100億元),首輪競標大約在周五(7月21日)左右截止。
對于出售事宜,7月21日,康德樂中國官方微信發布消息稱:“為了實現康德樂中國在產品和服務分銷業務方面的發展潛力,公司正在探索其他的戰略可能性,以支持下一階段的發展。”“目前公司業務一切照常,直到有進一步消息發布。”至于被誰并購,公告也頗為含糊地表示,“在尋求合作伙伴的過程中,康德樂將保持開放的心態,考慮包括行業內企業、戰略性合作伙伴和金融投資者等各種可能。”
從目前的消息來看,上藥、華潤醫藥、國藥控股三家是最有希望的接盤者,但二級市場對此消息并不買賬,今天三家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均為下滑狀態。其實,業界對于康德樂為何會賣并不關心,關心的是最終會花落誰家?康德樂中國業務中的最大看點是什么?
誰來接盤?
無論康德樂意圖退出中國的原因是什么,目前業界最關注的還是誰將成為康德樂中國業務的接盤者?以及未來中國醫藥商業的版圖又將如何重新劃分?
眾所周知,國內三大國有商業公司國藥、華潤和上藥三大巨頭過去幾年盤踞于整個中國的醫藥分銷領域。2015年,三大流通巨頭的年營業額均已經超過千億。而2016年藥品流通領域的變革和監管的節節進逼,更加推進了醫藥行業的整合重組,尤其華潤、上藥的擴張動作非常明顯。
從商業規模來看,國藥控股2016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583.88億元,其中醫藥分銷業務收入達2464.59億元,龍頭地位非常穩固。
華潤醫藥醫藥分銷業務快速增長,2016年公司分銷和零售的營收約1180億元。通過加快拓展分銷網絡,2016年華潤醫藥不僅強化區域領先優勢,而且首次進駐云南、廣西、四川、重慶四個空白省份,實現了對全國23個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分銷網絡的全面覆蓋。
另一家上海醫藥,其醫藥分銷業務2016年該板塊實現銷售收入1086億元,占到整個公司營收比例的89%左右。目前其分銷網絡已經在全國覆蓋21個省市。據悉,接下來上海醫藥此版塊的業務重心之一是用3年~5年的時間,將分銷網絡擴增至除西藏、新疆、青海之外的省市。
從三家的狀態,國控和華潤醫藥均已經實現了全國網絡的布局,而康德樂在中國的主打業務為分銷和DTP藥房業務,從分銷角度考量,對國控與華潤醫藥而言,只不過是增厚業績,并無太大的戰略意義,而這對于上海醫藥卻意義非凡,能夠迅速的讓其實現全國市場的布局。至于DTP藥房領域,可能是三家企業均十分認可的一塊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海醫藥收購了康德樂中國業務,其在體量上就會迅速的超過華潤醫藥,成為第二,但是華潤收購對其行業地位并無太大的提升意義。對于最終花落誰家,一位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人士告訴E藥經理人:“如果從迫切需要的程度上看,上藥的概率高,但是大家都在背后角力,一切都有可能。”他同時指出,康德樂中國業務調整后并不會對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的格局產生大的影響,但是康德樂的退出對于區域流通龍頭來說,會是一個比較好的機會。
為何會賣?
根據網上公開的一個說法是,康德樂健康希望退出中國市場,因擔心中國即將進行的藥品分銷改革將放慢其成長速度。眼下中國醫藥領域對分銷改革最大的政策無異于兩票制。但是僅僅一項政策能夠讓一家500強商業公司做出退出中國的重大決策,讓人難以置信。
整體來看,康德樂在中國的發展勢頭良好。根據公開數據,康德樂中國區業務2016年營收超35億美元,2015年超過30億美元。從近兩年康德樂的動作來看,不論是收購益佰醫藥,還是收購上海羅達醫藥,其擴大中國分銷業務繼續領跑馬圈地的意圖明顯。
如2016年7月,康德樂(中國)收購貴州益佰醫藥75%股權。2017年3月,康德樂又收購上海羅達醫藥有限公司80%的股份,擴大在上海地區的服務終端覆蓋。后者上海羅達醫藥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服務上海醫藥市場的商業流通企業,以藥品、醫療器械批發為主營業務,為上海市200余家醫療機構提供服務。
對于這些擴張動作,前述分析人士稱:“他們也想跟本土企業比拼網絡,但是現在的形式是并購的成本越來越高,并購的標的越來越少,不如趁著現在市盈率最高的時候把這塊業務賣掉,這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國際公司對資本市場的研究很深入,他們一旦發現沒有好的并購標的就干脆把把自己的業務裝扮好了賣出。”
該人士還指出,很多國內企業管理缺乏戰略管理的重要環節,單純業務理念沒有運營的整體設計,遇到問題除了堅守不知道去剝離。所謂只會做加法不會做減法,其實企業管控體系加減法都是有效的手段。實際上,康德樂美國總部早已經開始業務模式轉型升級,由藥品的供應商向醫療服務整體解決方案供應商方面轉移。
但眼下,康德樂顯然不希望這一消息影響到公司的其他業務。如在康德樂的公告中還提到:“在商討康德樂中國業務發展的同時,康德樂在中國的其它業務和團隊,包括康蒂思(Cordis),將繼續作為康德樂的一部分服務中國市場。在完成收購美敦力的病人恢復業務后,康德樂將在亞太地區持續增加投入其它資源。”
康德樂中國擴張史
2010年,康德樂收購永裕醫藥切入中國分銷零售市場,成為首家在我國獨立營運的外商獨資醫藥分銷和健康醫療服務提供商。目前在中國藥品分銷商行業中排名前十,有一萬多家客戶,主要經營直銷業務,覆蓋醫院、零售藥店、現代通路、下級商業等各種渠道。
從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康德樂在華商業布局的邏輯一直很清晰:通過不斷并購擴大規模,擴大產品覆蓋面。2011年以4.7億美元并購彼時中國最大的藥物進口商永裕醫藥而快速切入中國醫藥分銷市場,此后又分別并購覆蓋無錫二三級醫院的無錫錫山藥業、擁有7家零售藥房的浙江大生醫藥。2013年收購廣州百濟新特藥房并將其更名為康德樂大藥房,2016年又收購貴州益佰醫藥有限責任公司75%的股份,進入貴州醫藥直銷市場。2016年,康德樂在中國醫藥商業百強榜單中排名第8位,主營業務收入達到254億元。
此前,康德樂方面曾強調,在中國未來的發展中,除了藥品分銷業務,還要加大對非藥品業務的引進,延伸到醫藥器械、耗材、化妝品、保健品、實驗室用品等,希望能將康德樂美國的業務模式在中國復制。
2017年3月31日,康德樂旗下介入血管事業康蒂思(Cordis)宣布兩項新的分銷協議,即分別與中國本土企業博邁醫療和國際企業日本鐘化公司(Kaneka)合作,授權康蒂思在中國獨家銷售其品牌下的球囊導管產品。這也是繼2015年10月強生康蒂思被康德樂斥資19.44億美元收購之后首次在中國正式露面。
對于此部分業務,康德樂也在聲明中提及,表示在商討康德樂中國業務發展的同時,康德樂在中國的其它業務和團隊,包括康蒂思(Cordis),將繼續作為康德樂的一部分服務中國市場。
信息來源:E藥經理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