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備受期待的《關于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終于出臺,諸多重磅性舉措被列其中。
在地方現有編制總量內,確定公立醫院編制總量,逐步實行備案制;
逐步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各級衛生計生行政部門負責人一律不得兼任公立醫院領導職務;
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以及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
建立適應醫療行業特點的薪酬制度,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
《指導意見》從三個方面組織了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就醫院與政府部門之間的治理體系而言,文件明確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舉辦職能與監管職能。與此同時,政府賦予公立醫院相應的經營管理自主權。
據醫院內部管理制度而言,文件從制定醫院章程、健全醫院決策機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健全醫療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健全財務資產管理制度、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健全人才培養培訓管理制度、健全科研管理制度、健全后勤管理制度、健全信息管理制度、加強醫院文化建設、全面開展便民惠民服務等十三個方面進行了相關闡述。
國務院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但這份文件符合業內期待嗎?
管辦分開是否徹底?
業內關于如何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探討已經持續了多年,究竟難在何處?江蘇省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院長易利華曾總結道,構建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第一大難點是管辦不分。轉變政府職能、權力讓渡應該成為破局點。
對此,《指導意見》特將“政事分開、管辦分開”作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則之一。文件要求,要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從直接管理醫院轉為行業管理。此后,政府將執行公立醫院出資人的舉辦監督職責,公立醫院作為職業單位自主運營管理。
此后,政府將主要行使公立醫院舉辦權、發展權等權力,合理控制公立綜合性醫院數量和規模,逐步償還和化解公立醫院長期債務。公立醫院可以獨立行使內部人事管理、中層干部聘任、內部績效考核與薪酬分配等經營管理自主權。
至于管辦分開如何實現?《指導意見》并沒有給出明確答案。國務院鼓勵探索公立醫院官辦分開多種有效實現形式,統籌履行政府辦醫職責。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北京醫管局等都是各地對管辦分開的積極探索。
法人治理結構是否確立?
易利華認為,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的標準之一是建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同時,由出資人大會、董事會(理事會)、監事會制度取代黨委會、院長會和職工代表大會。
《指導意見》在完善醫院管理制度方面,解決了部分問題。例如,文件中的提法仍然是院長辦公會議是公立醫院行政、業務議事決策機構,對討論研究事項作出決定。
在決策程序上,公立醫院發展規劃、“三重一大”等重大事項,以及涉及醫務人員切身利益的重要問題,要經醫院黨組織會議研究討論同意,保證黨組織意圖在決策中得到充分體現。
《指導意見》還提出,要健全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民主管理制度。
由此可見,黨委會、院長會和職工代表大會仍舊主導著醫院管理體制。但文件提出,對于資產多元化、實行托管的醫院以及醫療聯合體等,可以在醫院層面成立理事會。
內外考核機制基本建立
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推進公立醫院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等是關鍵性內容,也是醫院所有員工最為關心的問題。
在績效考核制度方面,《指導意見》要求將政府、舉辦主體對醫院的績效考核落實到科室和醫務人員,對不同崗位、不同職級醫務人員實行分類考核。但如何讓院長有動力做好院內績效考核?上海申康中心將其作為院長績效考核的關鍵性指標之一。只有與切身利益緊密相關,院長才有足夠的動力。
如何構建院內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指導意見》提出,圍繞辦院方向、社會效益、醫療服務、經濟管理、人才培養培訓、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突出崗位職責履行、工作量、服務質量、行為規范、醫療質量安全、醫療費用控制、醫德醫風和患者滿意度等指標。
針對如何考核院長,文件提出,要建立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機制,定期組織公立醫院績效考核以及院長年度和任期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與財政補助、醫保支付、績效工資總量以及院長薪酬、任免、獎懲等掛鉤。
信息來源:健康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