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配方顆粒高速增長
日期:2017/8/15
中藥配方顆粒,俗稱“免煎中藥,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優質中藥飲片為原料,經過提取、分離、濃縮、干燥、制粒、包裝等生產工藝,加工制成的一種統一規格、統一劑量、統一質量標準的新型配方用藥,目前已有700多個單味中藥品種。
一、優勢簡介
相比傳統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不需煎煮、攜帶方便、服用安全,且有效成分含量可得到檢測,更能適應現代生活節奏和臨床需求。
中藥配方顆粒生產標準化、監管全面化,且組分與傳統飲片無明顯差異,臨床療效確切可靠。
2017年4月衛計委等七部委聯合下發通知,要求2017年9月30日前,全面推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部取消藥品加成。中藥飲片屬性的中藥配方顆粒保留25%加成,不受政策影響。醫保控費,嚴控藥占比的背景下,醫院維持原有創收水平壓力較大,在醫療服務費用調整等手段無法完全緩解醫院收入壓力之前, 享受政策紅利的中藥飲片符合醫院利益訴求;此外相比傳統飲片,中藥配方顆粒銷售費用率(20%-40%)遠超中藥飲片(5%-10%),最大程度符合醫院利益訴求,醫生更具開處方動力,便于市場推廣。
(2)配方顆粒的盈利能力強,生產周期較短
相比中藥飲片,配方顆粒的盈利能力更強,且較中成藥生產周期更短。以紅日藥業為例,2015年公司配方顆粒業務毛利率78%左右,遠高于其他上市公司的中藥飲片25%-35%的毛利率水平。

三、需求端放開+醫保推廣,2020年400億市場可期我國內地市場尚處于萌芽時期,試點生產企業僅6家,且配方顆粒僅進入部分省市醫保目錄。從品種數量看,目前中藥配方顆粒已有700多種。從市場規模看,配方顆粒在中藥飲片市場占比逐年升高,16年達6%左右,總銷售額約107億元,同比增長30.5%。有望成為中飲片行業發展引擎。
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在飲片市場比重逐年增加
2、政策放開+醫保范圍擴大,2020年市場有望達400億
(1)政策放開:根據《關于規范中藥配方顆粒管理的通知》規定中藥配方顆粒試點醫療機構限制在二級及以上的中醫院,目前中藥配方顆粒在醫院終端的覆蓋率僅為10%。
不過,2015年的《中藥配方顆粒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擬開放限制,有望擴大中藥配方顆粒的適用范圍。
(2)醫保范圍:我國內地尚未將其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予以報銷,目前僅有部分省市將配方顆粒納入地方醫保目錄予以報銷。隨著對使用終端限制的解除,中藥配方顆粒將陸續進入更多省份醫保目錄,逐步實現全國范圍的醫保覆蓋。
(3)市場容量:據 Frost & Sullivan 預測,在行業逐步放開的趨勢下配方顆粒將部分替代中藥飲片和中成藥,未來四年有望達到 40%的年均復合增速,2020年將達440億元。
四、配方顆粒放開是趨勢,市場將呈壟斷競爭格局
(1) 開放是趨勢
2015 年起,國家陸續出臺相關政策,支持行業發展。政策由限制向質量監管轉變,試點資質放開在即。一些抓住政策導向,申請成功的試點企業加速圈地,后來者秣馬厲兵。
(2)市場呈壟斷格局
國內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呈寡頭壟斷格局,6家國家試點企業中國中藥(天江、一方)、紅日藥業(康仁堂)、華潤三九、新綠色、培力藥業。
信息來源:萬英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