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峰會邀請了來自知名跨國藥企和國內制藥工業以及藥品流通行業巨頭在內的200余人參加,特邀嘉賓幾乎都是行業內的領軍人物,在這些大咖的觀點碰撞中,也給與會者帶來了一場兼具創新和思辨的饕餮盛宴。
在36小時四場主題沙龍中,近50名嘉賓就“醫藥分開”“兩票制”“互聯網+”、基層醫療、工商合作等藥品流通行業關注的熱門話題進行了討論,在這些思維的碰撞中,行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脈絡愈加清晰。
醫藥分開 在“醫藥分開”主題沙龍環節,包括百洋醫藥集團董事長付鋼、心醫國際首席戰略官、中歐國際MBA導師李耀、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傅旭東、天津金耀集團天藥銷售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永剛、康樂保(中國)醫療用品全國商務總監崔澤輝、羅氏診斷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王東、丹麥靈北制藥有限公司全國商務總監王亮、BD大中華區渠道管理部總監王彤、施維雅(天津)制藥有限公司王倩、倍通數據集團董事長兼CEO Jennifer Huang等在內的醫藥互聯網、醫藥工業、藥品流通、醫藥營銷等在內的領軍人物分別站在各個行業的角度對“醫藥分開”話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他們的觀點普遍認為,我國多年來的“以藥養醫”造成了醫院的逐利機制,本該是治病救人的藥品卻成了醫院逐利的工具,造成了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切斷醫和藥之間的聯系,實行“醫藥分開”是必須的,是大勢所趨。
“互聯網+藥品流通” 在“互聯網+藥品流通”主題沙龍環節,北京融貫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裁陳長清、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房志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昊、安斯泰來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張鴻、武田藥業(中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超、參天制藥(中國)有限公司全國商務總監常欣、以嶺藥業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紀珍強等醫藥行業領軍人物對“互聯網+”、醫藥電商、PBM模式以及GPO模式對藥品流通行業的影響展開討論。
在“互聯網+”的形勢下,醫藥工業企業主要關注點在于對全國的市場進行細分以迎接接下來全新的挑戰,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關注產品本身給患者帶來的價值;醫藥互聯網公司則在國家“互聯網+”的政策春風下,加強各方的合作及業務拓展;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多年來關注社保與藥品流通領域的原國務院醫改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房志武也表示“對未來中國的醫療產品充滿信心”,并且目前他也在積極探索PBM模式在中國的落地;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藥品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員陳昊是藥品招標領域的專家,他關于中國GPO模式對醫藥和流通企業影響的觀點讓與會者印象深刻。
工商對話 在工商關系演變與新應對方案主題沙龍環節,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會長陸銀娣、上海勵奧醫藥貿易高級商務優化經理袁蓓、大昌洋行(上海)有限公司渠道管理部副總經理吳清華、上海醫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管杰、上海倍通醫藥科技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洪暉、天津天士力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溫小凌等業內大佬針對醫藥工業和商業之間關系的演變以及對未來的應對進行了交流和分享。
他們都是在行業內有豐富經驗的權威人士,對醫藥工業和商業都有著深入的了解,對于目前政策和趨勢對行業的影響,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感同身受,比如處方藥零售,利用“互聯網+”來拓展渠道、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醫藥代表的作用等等,并提出了自己的應對方案。最終的結論是要想在未來激烈競爭的市場中分得一杯羹,解決之道就是“工商合力”。
第三方物流 “兩票制” 基層醫療 在最后的一場主題沙龍時,討論的話題從第三方物流到“兩票制”,再到基層醫療,幾乎涵蓋了所有行業所關注的熱點話題,將這次峰會推向了高潮。賽諾菲(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夏春、費森尤斯卡比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健、雅培中國上海斯發醫藥有限公司董事長徐起鼎、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全國商務執行總監陳暉、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高級全國商務總監樊杰、中美天津史克全國銷售總監彭志軍、默克雪蘭諾(北京)醫藥經營有限公司全國商務總監金巍、吉利德(上海)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全國商務總監董清、拜耳醫藥保健品有限公司商務部全國項目總監張靖川等知名跨國藥企高管對新形勢下新挑戰的應對方法獻計獻策。
對于第三方物流進軍醫藥行業,他們認為制藥企業的優勢首先在于研發和生產,其次是專業傳播,而倉儲物流等對于物流行業來說更具有先發優勢,怎么把患者和藥品連接起來是流通行業最擅長的。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更加細分,一些專業的第三方物流進入醫藥行業,提升了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也能更快地推動藥品流通行業的轉型和升級步伐。對于“兩票制”的影響,主流觀點在于“壓力增大”,緊急審計增加了很多工作量,對于經銷商的管理也充滿了考驗,但是對于政策肯定還是要積極執行的。對于基層市場的機會,各大藥企都在分級診療政策的推動下積極布局基層渠道是毋庸置疑的,雖然過程是艱辛的,但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