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藥大并購,華潤或被趕超!
日期:2017/10/26
來源:賽柏藍 作者:鄭瑤
昨日(18日)晚間,上藥公告“示愛”康德樂,卻有業內人士指出康德樂中國還有30億左右縮水空間。
10月18日晚間,上海醫藥就參與競購康德樂中國發布了公告,專門進行情況說明。
上海醫藥對于康德樂中國的心意可以說是十分明顯了!
▍上藥公告“示愛”
根據上海醫藥的公告,其已于2017年7月21日及9月15日分別向康德樂提交了第一輪及第二輪報價。
不過,上海醫藥在公告中同時指出,截至本公告日,該項目仍處于非排他性競價階段,其對于是否能夠競得該項目尚存在不確定性。
上海醫藥在公告中,詳細披露了康德樂中國的情況:
康德樂中國業務分成五大板塊,分別為:藥品分銷、醫療器械分銷、醫院直銷、特質藥、以及特質藥房與商業技術板塊。
康德樂中國擁有14個直銷公司,17個分銷運營中心,其分銷商網絡覆蓋322座城市,服務近11,000家醫療機構等下游客戶,同時擁有30家DTP藥房。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2016)》,康德樂中國業務2016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約人民幣254億,位居全國第八。
說到重頭戲部分,投資目的和意義,上海醫藥在公告中表示,并購康德樂中國符合其進一步擴大分銷優勢、加快全國布局、提升服務內涵的戰略目標。
上海醫藥假設到,若其能夠成功競購康德樂中國,將顯著提升上海醫藥在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的產業地位,進一步鞏固并擴大公司在全國進口產品代理、專業第三方醫藥物流、DTP專業藥房、醫療器械分銷等多個關鍵細分領域的領先優勢,實現可觀的協同效應。
這下子,上海醫藥對于康德樂中國的心意,可算是“眾人皆知”了,我們也不難猜測上海醫藥對于將康德樂中國“收入囊中”一事,多少有點志在必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上海醫藥也在公告中表示,其也將基于對康德樂中國未來業務發展的全面評估,確定下一步競標安排。
在上海醫藥強烈的競購意愿之外,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還隱藏著很多不確定性。
▍上藥競購潛伏危機
目前,從前兩輪競購情況看,上藥集團一直很積極。
這可能和業內流傳的一個說法有關,上藥若競購康德樂中國成功,則有可能超越排名第二的華潤醫藥,反之或被第四名的九州通超越。
康德樂中國一年254.02億元的營收,對中國藥商巨頭的排名有不小影響。
根據各公司年報,國藥控股2016年共營業收入2583.88億元,其中醫藥分銷業務收入達2464.59億元;華潤醫藥營業收入1393億元,營收貢獻最大的醫藥分銷業務營收1176.1億元;上海醫藥營業收入1207.65億元,醫藥分銷業務收入1086.18億元。
若此次競購成功可能是上海醫藥超越華潤醫藥的一次難得機會。反之上藥“老三”的地位可能都岌岌可危。
有研究人士指出,近兩年,上藥與華潤的布局區域重合度較高,可以預見,“兩票制”下各區域終端品種的爭奪之戰將越發焦灼。
上海醫藥要想抓住這次超越華潤醫藥的機會,還需要應對不少潛在的危機。
上藥競購康德樂中國的第一個危機是變化不定的價格。
有業內人士指出,從一開始就沒有企業或資本報價那么高,康德樂中國業務估值大致在5億-7億美元。
而15億美元競購價,很可能是此次康德樂中國業務出售的投資顧問拉扎德公司放出的“煙霧彈”。
上藥競購康德樂中國的第二個危機是強勁的對手。
在第二輪諸多競購者中,華平投資,方源資本與上藥競爭激烈,有業內人士分析華平資本的贏面或更大。
與其他外資企業出售業務時一樣,康德樂也希望找文化背景等相似的接盤方,繼續發展好其原有業務,華平投資擁有外資背景的身份或使其更受青睞,而且康德樂有很多進口藥業務。
而上藥集團是中國國企,與康德樂文化背景差異較大。看來上藥想要“心想事成”,還少不了一番磨煉。
信息來源:賽柏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