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M項目開題研討會在京舉行
日期:2018/2/16
2月11日,由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創新促進分會與國家發改委體改所共同開展的《PBM模式對中國醫改的價值與市場環境研究》項目開題研討會在北京體改所會議室舉行。國務院醫改辦、發改委體改所、衛計委發展中心、信息中心、商務部市場秩序司、山西太原衛計委與食藥監局、中國藥品監管研究會、中國醫藥商業協會、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浙江英特集團、北京萬戶良方、上藥科園、雅培、阿斯利康、云南醫藥、廣州醫藥、南京醫藥、湖南達嘉維康、啟宏資本等單位領導與專家40多人參加會議。
PBM(藥品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PBM),是醫療服務中的一種第三方服務。其主要功能是在醫院、藥房、藥品生產企業和保險機構之間提供管理和協調工作,目的是對醫療服務進行有效監管保障治療效果,同時達到控制醫療費用支出的目的。PBM作為美國等發達國家實施了30多年的醫藥流通創新模式,以中心藥房為平臺載體,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實現了藥品流通效率的大幅提升,極大地改善了社會福利。這一項目是創新促進分會成立以來,貫徹一屆一次理事會精神,積極推進藥品流通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開題會由浙江英特集團董事長、協會副會長兼分會會長姜巨舫主持,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執行會長付明仲、國家發改委體改所所長銀溫泉在會上分別致辭。

會上,項目組組長、體改所室主任陳偉研究員重點介紹了開展項目研究的背景意義、PBM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模式,以及研究的方法、內容和進度安排等。他指出,當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所釋放的健康服務需求將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急待推進醫療供給側改革;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戰略迫切要求創新醫藥供給模式和流通體制。因此,開展PBM模式研究,有利于推進醫療供給側改革和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有利于推進醫藥供給模式和藥品流通體制改革,有利于大幅降低患者藥費負擔,增加社會福利。

項目組組長、國務院首屆醫改咨詢專家委員會委員房志武介紹了PBM模式在中國的實踐與萬戶健康PBM模式及試點情況。他將PBM中國路徑探索劃分為三部曲,深入分析了PBM模式在中國藥品供應方式改革中的重要價值。他指出,我國藥品的銷售渠道長期不合理,“以藥養醫”帶來了看病貴的難題,濫開藥、騙醫保對醫保基金造成巨大壓力。PBM是發達國家藥品供應的主力模式,尤其對慢性病用藥的控費成效十分顯著,值得我國借鑒。未來醫藥領域將形成科技創新引領體制創新的趨勢,PBM模式使“藥品、醫院、醫保、患者”四個部分一起聯動,實現“醫療與處方、藥品供應與銷售、利益與支付”的相對分離,有利于實現藥品供應方式改革的最大效應。

協會執行會長付明仲、CFDA原副司長劉小平、衛計委處長游茂、徐向東、上藥科園總經理于銳、雅培上海斯發董事長徐起鼎等十多位專家分別從不同角度對項目進行了分析評價。大家一致認為,開展PBM模式研究對推進我國“三醫聯動”,加快藥品供應方式改革,實現精準用藥、降低藥費負擔意義重大。從提高醫療費用管理效率來說,PBM是一個很好的路徑,現在也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時機。與會者建議,項目研究要與我國體制結構的改革相結合,與現有的網采模式和商業模式相銜接;要要用科技創新來推動體制創新,突破部門信息分割和政策上的障礙;要明確地方職能部門、分銷商、藥師在推進PBM中的不同作用;要建立具有共性力的審方標準等。
最后,姜巨舫會長在總結中指出,今天我們在我國作體改頂層設計的地方舉辦項目開題會,具有重大的意義。項目的目標是提出一個既能適應“大家”又能適應“小家”的改革措施。漢化的PBM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既要找市場,也要找市長。要洋為中用,融會貫通。項目研究結果只是模式創新的開始,每個有情懷的企業都要共同努力,為民創造福祉。
信息來源:創新促進分會 藥鏈創新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