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9日,國務院醫改辦協同國家衛生計生委等八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公立醫院醫療機構藥品采購中推行“兩票制”的實施意見(實行)》,要求綜合醫改試點省(區、市)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的公立醫療機構要率先推行藥品采購“兩票制”,鼓勵其他地區也執行“兩票制”。
“兩票制”,簡而言之就是藥品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開一次發票。
長久以來,我國醫藥行業利潤巨大,以致監管之路荊棘叢生。一方面,我國醫療價格相對歐美國家較低,導致醫療機構收入低下,甚至入不敷出,加上人口眾多,致使問題更加嚴重。因此,政府出臺了藥品加成政策,長期以藥養醫。另一方面,“兩票制”施行之前,藥品從生產到銷售會經歷代理商、經銷商、分銷商等多個中間企業到醫療機構或者藥店后,再到患者手中,整體流通過程非常復雜。
藥品加成和多層的流通網使得醫藥行業充滿利潤,畸形催生了大處方、高價藥、藥品回扣等一系列的問題。而且藥品經過多個流通環節導致貨款結算過程復雜,貨款分離分流,催生了買賣稅票等諸多問題。如此一來,本身廉價的藥品到達患者手中時已“身價倍增”,與此同時,監管的力度也大大受限。
“兩票制”將藥品流通的發票縮減至兩張,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打擊藥品流通過程中非法過票行為。過票,簡單來說就是無證經營者使用有證企業的票據進行經營的行為。另一方面,縱向肅清了違規的流通環節,促使藥品生產企業垂直經營,導致地區性的中小型流通企業將會面臨較大困境而抱團取暖。中間流通環節的不斷精簡也使得患者手中的藥品價格不斷下降,惠及民生。
總的來說,“兩票制”主要是修整醫藥流通環節,打擊違規的過票逃稅等問題,降低虛高的藥品價格,保證了人民的醫療需求。
在醫藥產業鏈中,醫藥流通企業無疑是受“兩票制”政策影響最大的一環。“兩票制”施行之前,我國醫藥流通行業層次錯綜復雜,藥品從生產企業到醫療機構或者藥店手中要經過代理商、經銷商或分銷商,而且流通企業根據銷售需求又分為多個層級。
我國現在的醫藥流通行業是以國藥集團、華潤集團和上海醫藥三家超大型的全國醫藥流通企業和一家準全國醫藥流通企業九州通為主,地方龍頭型醫藥流通企業為輔,以及眾多中小型醫藥流通企業并存的競爭格局。“兩票制”最直接的影響是壓縮了藥品流通環節,這使得流通企業向大型企業靠攏,企業數量會大幅度下降,中小型企業將會面臨著被收購和兼并等風險,最終導致行業集中度大幅提升。
對于醫療機構來說,“兩票制”下的招標采購已經無法給醫院帶來大量的灰色收入,而且它要求醫療機構對貨物貨款的管理更加嚴格,無疑增加了醫療機構的管理成本。在整個醫療供應鏈中,醫療機構是最具話語權的一環,醫療機構的還款周期也是最長的,一般都在三到六個月,醫療機構面對“兩票制”將會進一步壓縮上游企業的資金狀況,上游中小型企業生存難度進一步上升。
對于藥品生產企業而言,過去它們只需要專注于藥品生產,產品的銷售有多層的流通企業來完成,但是“兩票制”壓縮了藥品流通層級,使得藥品生產企業要開始承擔部分的藥品流通和銷售功能。
總的來說,“兩票制”表面上精簡了藥品流通環節,規范了藥品定價和醫療機構的采購機制,降低了藥品價格,但是這其中很大一部分成本是內部轉化了。所以說“兩票制”最大的作用是凈化藥品流通環節,而非在降低藥品價格上。
2012年我國全面取消藥品加成,藥價降低給普通民眾帶來的是方便,但給醫院帶來的是緊縮的現金流。醫院由于自身資金緊張,導致其付款周期加長,壓縮其上游企業的資金流轉能力,導致這些企業應收賬款期限過長,資金運轉困難。
雖然醫藥供應鏈的上游中小型企業飽受資金運轉難的困擾,但是由于資信狀況較差,難以獲得廉價的資金來維持運作。面對這種企業融資難題,國家大力推行的供應鏈金融是有效的解決方案。但如上文所述,醫藥供應鏈復雜的流通過程導致貨款分離,供應鏈資信狀況難以有效衡量,導致金融機構放款意愿低。而“兩票制”政策的要求下,醫藥產業鏈趨于透明和精簡,資金流向明確,監管更加透明,使得醫藥供應鏈金融可以更加有效的展開。
信息來源: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