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了 浙江醫療經驗獲得國際追捧
日期:2018/6/30
對于浙江省在醫療質量和醫療技術上所取得的成績,6月22日,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療技術能力和醫療質量水平雙提升”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表示:“我感到很自豪。”
近期,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對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醫療質量和可及性排名的結果顯示,我國從2015年的第60名提高到2016年的第48名,短短一年間上升了12名,是全球進步幅度最大的國家之一。大跨步向前的背后,是中國在醫療質量水平和醫療技術能力上的雙提升,而匯集多家頂級醫院的浙江省,就是“雙提升”的一個典范。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副局長郭燕紅
“雙提升”浙江答卷
據郭燕紅介紹,在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累計投入60億元,支持全國314家醫院的1231個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時至今日,這些投入有了實實在在的成果。
郭燕紅給出了一組數據:目前我國重癥醫學非計劃氣管插管拔管率2.22%,而國際上其他國家在0.7%~15.9%之間;我國氣管插管拔管后48小時再插管率為2.58%,遠低于美國2017年IMPACT數據庫公布的10%;我國肝移植的平均等待時間為27.5天,遠遠少于美國的120天;我國肝移植患者術后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別為84%、75%、71%,而國際先進國家的生存率分別為83%、76%、71%。
全國肝移植之所以能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國家肝移植質控中心與國家肝移植注冊中心依托單位——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功不可沒。
通過專科能力建設,中西部地區填補了多項區域內技術空白。正是在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的幫扶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已經可以開展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和逆向溶栓聯合PCI術,治療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近日,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欄目還介紹了東陽市人民醫院開展先天性心臟、心臟瓣膜和冠脈搭橋等高難度手術,實現了“大病不出縣”。據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偉杭介紹,2017年浙江省縣域就診率達到85.8%,而東陽市縣域內就診率高達90.08%。浙江省人民醫院托管的桐鄉分院,還迎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蒞臨調研,托管工作獲得認可。
浙江省衛生計生委副主任馬偉杭
浙江經驗獲國際追捧
“專科服務能力建設帶來的另一大利好是促進了醫療技術自主創新和快速發展。”郭燕紅表示,在通過技術創新帶動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醫療設備創新與發展上,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都是典范。
左上:浙大一院院長王偉林 右上: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 左下: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黃東勝 右下:東陽市人民醫院院長應爭先
活體肝移植技術有 “皇冠上的明珠”之稱,而浙大一院無疑是摘得明珠的人。浙大一院在推進全國肝移植技術進步的同時,還兩次受邀赴印尼,完成5例活體肝移植,開創印尼活體肝移植的先河。
浙醫二院院長王建安帶領團隊通過自主創新,研發了中國首個具有完全獨立知識產權的經導管人工瓣膜,且成功上市。這項技術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認可。王建安教授團隊還受邀到印度最大的三家醫學中心開展手術,并受美國、德國、韓國、新加坡、越南等世界各地邀請,開展學術講座或手術轉播。與此同時,來自美國、韓國等世界各地的心臟介入專科醫師紛紛慕名而來,專門學習瓣膜介入治療手術技術。
和王建安團隊研發的經導管人工瓣膜一樣,邵逸夫醫院眼科主任姚玉峰教授發明的“姚氏法深板層角膜移植術”組合器材也廣銷國外,“被國外醫療機構瘋搶”。其獨創的“姚氏法深板層角膜移植術”被國際學術界命名并被編入美國眼科專科醫師教科書,被2010年世界角膜病大會評為角膜移植史上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技術,在美國、日本、印度、歐洲及國內多家醫院推廣應用。
下一步 遠程醫療將發揮大作用
在看到光鮮成績的同時,也應注意到“在東西部之間、城鄉之間,甚至是不同學科之間依然有不平衡”。郭燕紅表示,要解決這些問題,今后需要在加強建設、加大支援力度的同時,讓遠程醫療充分發揮作用。
“遠程醫療是一個非常好的手段,我們現在的遠程病例、遠程影像、遠程會診都發揮了非常好的作用。”郭燕紅說,“遠程醫療使得大醫院可以對中西部地區和基層醫療機構進行疑難病癥的診斷、會診、技術幫扶,甚至一些重癥監護病人的監護管理。”
與此同時,還需加強質控工作。郭燕紅解釋:“通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質控體系建設、質控管理工作,依托國家、省、市、縣質控中心以及各個專業的質控中心可形成統一的管理,提升質量的同質化水平,并促進質量的持續改進。 ”
信息來源:健康界
|